10月2日这天,世界感觉像是被谁按下了快进又倒带键,让人有点晕。普京突然对着镜头说,他要去美国参加G20峰会,还说“恢复与美国全面关系符合俄罗斯国家利益”。这话一出,不知道多少人手里的咖啡都洒了。
就在前一天,气氛还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俄罗斯的图-95战略轰炸机,那种冷战时期的大家伙,还在阿拉斯加边上晃悠,像是在无声地宣告:吃到肚子里的,就别想让我再吐出来。普京本人更是在全国电视讲话里,几乎是明着和特朗普“闹掰了”。整个世界都以为,美俄这对老冤家这次是真要撕破脸了。
欧洲那边更是早早就入了戏。特朗普前脚还在跟普京称兄道弟,后脚就扭头告诉泽连斯基和欧洲七国领导人,北约的飞机可以大胆一点,甚至默许乌克兰用美国的远程导弹去打俄罗斯的腹地。这下欧洲可来劲了,英国那边立马部署了美军的核导弹,法国人转身就扣了俄罗斯的油轮,乌克兰的无人机更是三天两头就飞到莫斯科上空去打卡。大家摩拳擦掌,都觉得这是要跟着美国大哥,一举把俄罗斯这个“异类”彻底办了。
可就在欧洲各国把戏台都搭好,演员都就位的时候,主角之一的俄罗斯却突然说要跟美国“哥俩好”了。这弯转得,比特朗普的风格还像特朗普。这到底是普京临时起意,为了即将到来的俄欧大战放出的一个烟雾弹,还是说,这剧本早就和特朗普在阿拉斯加的冰天雪地里写好了?
这事儿,要是从俄罗斯自个儿的角度和最近中东的乱局来看,说他是临时起意,可能性还真不大。大国之间的博弈,翻脸比翻书快,今天还是敌人,明天为了共同的利益坐到一张桌子上,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关键就在于,这个能让美俄暂时放下仇恨的“共同利益”,到底是什么?这诱惑力得有多大?
其实,当昂格鲁撒克逊体系里的法国都敢不顾美国脸色,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当东方大国那艘名为“福建号”的航母上,三架飞机成功电磁弹射的那一刻,美俄之间的那个新的共同利益点,就已经浮出水面了。
现在看起来,共同瓜分一下欧洲的利益,顺便削弱一下那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这种诱惑力,似乎已经开始压过美俄之间那些老掉牙的战略分歧了。当然,普京这番喊话到底是不是早就写好的剧本,时间会给所有人一个答案。不过对我们来说,别人家的戏怎么唱,听听就好,这世上唯一靠得住的,永远是自己身上不断结实起来的肌肉。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