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爱电竞
爱电竞

新闻动态

清末贵族小姐金默玉:我们不称格格,奴才也不答应,电视里都不对
发布日期:2025-08-07 01:42 点击次数:64

金默玉这个人,说起来挺有趣的,她是清朝肃亲王善耆的第十七个女儿,原名叫爱新觉罗·显琦,1918年9月14日在辽宁旅顺出生。当时清王朝已经灭亡七年了。人们都叫她清朝最后一位格格,其实这个称呼挺有争议,她自己后来也说过,并不是所有皇族的女孩子都被称作格格。

她的姐姐是那个著名的川岛芳子,原名金璧辉,这事在历史上挺有争议的,1948年被国民党枪毙,认定成了日本间谍。金默玉的一生跨越了好几个时代,从没落的贵族家庭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各种起伏,她经历了不少事情,但一直坚持自己的个性。到2014年5月26日,她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

她的家庭出自肃亲王善耆家族,善耆是晚清的重要重臣,早在北京时,王府非常气派,财力充裕,仆从成群。到了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王府遭到焚烧,清政府也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王朝的地位开始逐渐衰落。善耆之后尝试改革,结果得罪了不少人,最终被免去官职。

清朝灭亡以后,他不肯接受现实,坚持想要复辟,带着家人逃到了旅顺的日本租界。金默玉出生时,她的父亲已经在那里待了六年,家里虽然没有以前那么风光,但还保持着点贵族的气派。善耆一共有38个孩子,21个儿子和17个女儿,金默玉是四侧妃生的最小的那个。她四岁那年,也就是1922年3月1日,父亲去世了,母亲也不久后离世,后来由三位异母姐妹抚养长大。

家里虽然变得不那么富裕,但规矩一点也没打折扣。逢年过节都得祭祖,见到亲戚要打招呼请安,女孩子们尤其讲究礼仪。吃饭时不能随意夹菜,得请奶妈帮忙夹一点儿,吃不饱也得忍着,回家再自己偷偷补。出门一定得有人陪着,金默玉小时候觉得挺烦,总想着甩开奶妈,可结果姐姐们都叫她“革命儿”。回忆起这些事情,她说就像金丝雀被关在笼子里一样。

家里人还特别强调,皇族的女性并非都叫格格,只有亲王或者郡王的女儿才有这个称呼,皇帝的女儿才叫公主。电视里的剧情乱叫一通,她觉得不太对劲。另外,奴才答话时不是“喳”,那是比较粗鲁的说法,正确的发音是“嗻”,声音更柔和一些,看上去更有礼貌。清朝的礼仪比电视剧里展示的要复杂得多,行礼时弯腰的程度、走路的姿势都非常讲究,她觉得电视节目的内容简化了太多,所以容易误导观众。

金默玉十三岁就到日本去了留学,这是因为她父亲早就觉得得向日本学习那些先进的东西,她的哥哥姐姐们也都去过。在东京的贵族学校,她交了不少朋友,包括满清皇族的后代,比如婉容的弟弟润麒和溥仪的妹妹。到了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她不得不暂时中断学业,返回北京。

那时候她十九岁,梦想成为女记者或者歌唱演员,但家里人吓坏了,认为皇族格格不能随意露面。而她挺固执的,像她爸爸一样,没有听取劝告。偷偷跑去一家日本公司做顾问,收入不错,又不用每天坐班。她喜欢打扮,穿着碎花旗袍,细细描画眉毛,闲暇时骑马打网球。有一次,她的照片被挂在照相馆的橱窗里,哥哥看到后大发脾气,马上让店主把照片取下来。

1949年以后,家里彻底散了架。哥哥们大多没有出息,有的抽鸦片,有的跟日本人搅合在一起,把家里的财产败光了。他们跑到香港去,只留下100块钱给金默玉。她得抚养大哥的四个孩子、二哥的两个孩子,还带着老保姆和自己的女儿,一大家子生活。她把家里的东西都变卖掉,但因为不懂行情,一堆皮衣被贱卖了。靠织毛衣换钱,三天一件,但收入还不够买菜。她开了个洗衣店,用上好肥皂,结果成本太高,赚不到钱,还得欠账,债款天天增加。

日子苦到1952年,日本的哥们寄来钱,她才在院子里摆起饭店。起初搞西餐厅,可没人光顾,后来改成四川饭馆。北京有四十万四川人,生意渐渐火起来,虽然赚不到大钱,但一日三餐基本不用愁。到1954年,饭店实行公私合营,她转去中央编译局做职员,月工资60元,日子也算挺过来了。

那年她36岁,嫁给了画家马万里。她丈夫专长花鸟画,以前结过两次婚,第一次因为难产而去世,第二次则是离了婚。遇到金默玉时,他住在女儿家,地方挺小的,没地方画画,还一度想到自杀。她提供了房子和场所,两人简单举行了婚礼,旗袍是借的,请帖也是他自己亲手写的。

不过,好景不长,1958年2月,春节前五天,她被捕了,原因就是出身问题,身世是肃亲王的女儿、川岛芳子的妹妹,结果在监狱待了整整15年。为了不连累丈夫,她在狱中和他离了婚。在牢里的日子难以忍受,她顶着压力熬过去,还养成了吸烟的习惯,一天一包,腰疼时就靠抽烟缓解。

1973年出狱以后,她到了天津茶淀农场当工人,挖冻土,手掌都流血了,也没吭声。知道自己背景不一样,得忍着。农场里遇到上海人施有为,他送来小铁锹和日文书,说知道她的出身,但没关系。她答应他求婚,两人借了120元办婚礼,只想着能有个自己的房。

1976年,她回上海看望亲人时生病了,脊椎九节都出问题,得过骨髓炎和腰肌劳损。在农场办病退,月收入降到19元2角,连抽烟的钱都不够,还要寄钱给婆婆。第一次向别人求助,是在1979年写信给邓小平,请求安排一份工作。信收到得很快,她也随即来到北京,成为了文史研究馆的馆员,变成了普通的市民。

回到北京之后,她打算办一所学校。1992年,她和丈夫把所有存款都取了出来,用来买书桌和教材,开设了一个叫“爱心儿童日语班”。“爱心”这个名字不仅代表着爱新觉罗,也体现了为孩子们奉献的心意。

1996年5月,她在河北廊坊开发区成立了爱心日语培训学校,设备都挺齐全的。后来,这个学校扩建成了廊坊东方大学城,她用自己积蓄在廊坊买了房,成为第一次靠自己买的房子。她还担任日本东京满学协会的会长,积极推动中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007年1月,她参加了《鲁豫有约》,已经88岁了,还保持着开朗的性格,像个孩子一样。在节目中提到家族,有超过200人,家里佣人占了一半的比例。她还谈起自己小时候的叛逆,不喜欢守规矩。提到姐姐川岛芳子,对她的成长影响挺大,不过也没有美化那段历史。

我觉得那些宫廷剧不太对,皇族的女孩子可不是所有都叫格格的,公主和格格其实是有区别的。奴才们答应“嗻”,别说“喳”。宫里的礼仪很讲究,吃饭走路都有很多规矩,电视剧里经常简化甚至夸张展现。她觉得这些演得太过头,会误导观众,应该把真实的情况说清楚。

到了晚年,她的生活比较悠闲,没有太多运动,喜欢抽烟,一天抽两包烟。经常看体育节目到天亮,下午才起床。喜欢喝加糖的咖啡,闲暇时会摸一只京巴狗。虽然没有孩子,但她实现了办学校的梦想,这个学校由日本人资助,专门教中国孩子日语。她说自己一生经历了不少起伏,遇到过高低起落,但始终坚持,没有后悔。她从未离开内地,也没有害人,这都是正确的选择。

说回头来看,金默玉的经历挺贴近生活,从贵族到普通人,她没有抱怨,一步一个脚印靠自己走过来。她说话也实在,清朝的规矩可不像电视剧里表现得那么随意,得尊重历史事实。就像她说的那样,皇族的称呼是有讲究的,格格专指王爷的女儿,而公主则是皇帝的。奴才说“嗻”这个字声音温和,体现出礼仪。剧里面“喳”喊得特别大,其实在真实施礼时,不是那么大声。

清朝的礼仪讲究很多,比如行礼要跪地扶臂,吃饭时筷子轻轻碰触,走路时颈部挺直,流苏也不晃动。这些细节在电视剧里常常被忽略,变成热闹的场面。她到晚年还是不辞辛苦地奔走于办学事务,利用关系网络,到处演讲,建立大学城,培养学生,推动教育交流。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
微信:
爱电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