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春天,386旅旅部热闹非凡。
炊事班特意加了两个硬菜,陈赓旅长亲自张罗着摆开了接风宴。
这位向来以幽默著称的将领,今儿个要迎接一位特殊的老战友——许世友。
炊事班长张罗着最后一道红烧肉时,门外传来了马蹄声。
许世友风尘仆仆地跨进门,军装还沾着路上的尘土。
陈赓一个箭步迎上去,脸上挂着标志性的痞笑:"哎哟喂,咱们的许军长可算到了!"这话一出口,屋里顿时安静了几分。许世友那张原本就黑的脸,眼见着更黑了,二话不说转身就要往外走。
政委王新亭眼疾手快一把拽住:"老许,你这是闹哪出?"许世友甩开袖子,嗓门震得房梁上的灰都往下掉:"俺许和尚是来当副旅长的,不是来当什么军长的!要是信不过俺,俺这就回抗大种地去!"这话说得掷地有声,把在场的人都震住了。
要说这俩人的关系可不简单。当年在红四方面军,陈赓当师长那会儿,许世友就是他手底下最能打的团长。那会儿两人配合默契得很,一个出谋划策,一个冲锋陷阵。后来陈赓调去中央红军,许世友留在红四方面军一路升到了军长。可好景不长,因为某些历史原因,这位军长被"发配"到抗大教书去了。
这回能重新出山,还是托了毛主席的福。老人家一句话:"许世友是打仗的料,不能浪费。"这才有了386旅副旅长这个差事。可谁承想,刚见面就让老上级给来了个下马威。许世友这股子火气,一半是冲那句"军长"的称呼,一半是气自己现在的处境。
陈赓一看这情形,赶紧收起玩笑的嘴脸。他太了解这个老部下了,知道许世友最烦那些弯弯绕。赶紧上前拉住:"老许啊,是我不对。咱哥俩谁跟谁,不整那些虚的。"说着就把人往酒桌上按。王新亭趁机打圆场:"可不嘛,往后咱们386旅,陈旅长掌舵,老许冲锋,我搞政工,打鬼子才是正经。"
酒过三巡,许世友那股子别扭劲儿才慢慢消了。他端着酒碗跟陈赓碰了一个:"老首长,不是俺许和尚不识抬举。你知道俺这人,最烦那些虚头巴脑的玩意儿。"陈赓嘿嘿一笑:"知道你是个直肠子,所以才逗你玩呢。"这话把一屋子人都逗乐了。
要说许世友在386旅待的时间不长,可干的事可不少。半年工夫,带着部队在冀南打了好几场漂亮仗。最出名的是香城固那一仗,把鬼子的一个中队包了饺子,一个都没跑掉。这仗打得漂亮,连总部都发通电表扬。后来组织上觉得这员虎将放在一个旅里太委屈,就把他调去山东当了胶东军区司令员。
有意思的是,1955年授衔的时候,陈赓评了大将,许世友得了上将。有人说这是不是有点不公平,可许世友自己倒不在乎。有次喝了酒跟老部下唠嗑:"军衔算个啥?俺跟陈赓那会儿,他当师长俺当团长,后来他当旅长俺当副旅长,现在他大将俺上将,这不挺合适嘛!"这话说得实在,把一屋子人都逗乐了。
陈赓晚年提起这事还直乐:"许和尚那脾气,一点就着。我就爱逗他玩。"许世友听了也不恼,反而得意洋洋:"那可不,咱老许就是实在人,玩不来那些虚的。"这两位老战友的故事,就这么成了军中的一段佳话。现在想想,那个年代的军人,就是这么纯粹。打仗就是打仗,带兵就是带兵,哪有那么多花花肠子。
这篇文章就是专门用来分享那些充满正能量的东西的,跟侵权一点儿关系都没有。要是有侵权的情况,就赶紧联系我们,我们会很主动地去配合把问题解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