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爱电竞
爱电竞

爱电竞介绍

分布式光伏上网电量被排除!一地136号文竞价细则重大调整
发布日期:2025-08-06 19:25 点击次数:150

来源:北极星分布式光伏

光伏投资格局突变,山东最新竞价细则将工商业分布式项目挡在机制电价门外,行业竞争进入新阶段。

山东省发改委7月28日发布《山东省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这是继5月初稿后的第二次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8月5日。

与首次征求意见稿相比,本次文件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明确将一般工商业、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排除在机制电价执行范围之外。

这意味着山东新能源竞价机制发生重大转向,光伏投资格局面临重构。文件同时宣布首次竞价于2025年8月份组织,留给行业准备的时间不足一个月。

新旧政策对比:这四大变化必须关注

为了更清晰地呈现政策调整的影响,我们对比了年初首次征求意见稿和本次二次征求意见稿的核心差异:

01 竞价机制核心变化,分布式光伏遭遇政策壁垒

此次征求意见稿最具冲击力的条款是第十条:"一般工商业、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以及增量配电网、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直连等项目的风电、光伏发电,除自发自用电量以外的上网电量全部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不纳入机制电价执行范围"。

这一规定直接改变了光伏项目的收益模式。意味着:

能参与机制电价竞价的仅有集中式光伏、户用光伏以及风电项目。全额上网的工商业光伏完全无法参与机制电价竞价。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的分布式项目,其上网电量部分也被排除在机制电价之外。

政策转向背后是消纳压力的显性化。山东分布式光伏装机已居全国首位,电网消纳压力持续增大。将工商业分布式推向电力市场交易,既减轻保供压力,也引导项目根据实际消纳能力建设。

户用分布式仍保留参与竞价资格,但要求全容量并网时满足 "四可"(可观、可测、可调、可控)条件,具备在线参与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未达标项目将损失部分机制电量收益。

02 竞价规则详解,时间窗口与准入条件明确

根据征求意见稿,竞价机制的核心规则已基本定型,具体安排如下:

时间安排:竞价工作原则上每年10月份组织,但首次竞价定于2025年8月进行,时间紧迫。2025年6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投产的项目均可参与此次竞价。

申报主体:包括已投产和计划投产的新能源项目。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分期并网项目可按期(批)参加竞价,按期确定全容量并网时间。这对大型风光基地开发是重大利好。

电价执行时间:机制电价按项目申报投产时间的次月1日开始执行。对于2025年6月1日至竞价申报前投产的项目,自公布竞价结果次月执行。

价格出清机制:采用边际出清方式,将同类型竞价项目按申报电价从低到高排序,取最后一个入选项目报价作为所有入选项目的机制电价。这意味着一场激烈的价格竞争在所难免。

价格出清前需进行申报充足率检测。当申报电量规模达不到充足率要求时,该类型竞价电量总规模将被缩减,直至满足最低要求。这一机制保障了充分的市场竞争。

03 竞价机制设计,成本下限与分类竞价

本次征求意见稿在竞价机制设计上呈现出精细化特征:

上下限设置:竞价上限根据项目合理成本收益、绿色价值、市场供需、用户承受能力等综合确定。竞价下限仅包含固定成本,参考先进电站造价水平折算度电成本(不含收益),且明确后期将适时取消下限。这一设计初期保护投资者基本收益,长期推动完全市场化。

分类竞价规则:改变此前"逐步合并竞价"的表述,新细则要求按光伏、深远海风电、其他风电分类竞价。仅当某类项目申报规模过小或缺乏竞争时才合并竞价,体现了对技术特性的尊重。

保函要求强化:未投产项目需提交履约保函,金额按公式"装机容量×利用小时数×竞价上限×10%"计算,且单个项目不低于6000元。如项目延期超6个月,将扣除全部保函并取消三年竞价资格。这大幅提高了项目落地约束力。

储能政策破冰:文件特别强调,"任何单位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6月1日及以后投产风电、光伏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这一规定有望降低新能源项目初始投资压力。

04 存量与增量,截然不同的待遇

政策对存量与增量项目实行差别化对待:

存量项目(2025年5月31日前投产) 享受明确保障:全电量参与市场交易后,机制电价水平锁定为0.3949元/千瓦时(含税),执行期限按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时数剩余小时数确定。这一价格水平是国家政策允许的上限。

增量项目(2025年6月1日及以后投产) 面临完全不同的规则:必须通过竞价获得机制电价资格。且文件明确"未纳入过机制电价执行范围"是参与竞价的必要条件。

这种双轨制设计旨在保障既有投资者利益的同时,推动新建项目加速市场化转型。但也在客观上造成同一地区、同类项目的收益差异,可能引发市场公平性质疑。

户用分布式项目获得特殊安排:允许通过竞价代理商参与竞价,代理项目总容量不高于10万千瓦。初期代理商需具备售电公司资质,降低了分布式主体参与门槛。

05 首次竞价的策略与挑战

面对8月即将启动的首次竞价,项目开发商需应对多重挑战:

价格策略:竞价下限仅参考固定成本(不含收益),可能引发激烈价格竞争。根据边际出清规则,了解竞争对手报价策略成为关键,报高价可能直接出局,报低价则压缩利润空间。

时间风险:未投产项目若延期超6个月,将损失保函并取消三年资格。在当前产业链波动环境下,项目需预留充足时间缓冲。

分布式代理选择:户用分布式需谨慎选择竞价代理商,同一场次中一个项目只能委托一家代理机构。代理商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竞价结果。

技术合规:分布式项目必须满足 "四可"条件(可观、可测、可调、可控),未达标项目将损失机制电量。这一要求可能增加分布式项目软硬件投入。

申报材料完备性:文件对申报材料要求严格,已投产项目需提供并网调度协议等文件,未投产项目需提供电网接入意见。材料不全将直接失去竞价资格。

首次竞价中,申报充足率成为隐形门槛。2025年要求竞价申报充足率不低于125% ,意味着申报规模需超过计划规模的25%,否则将缩减该类型竞价电量总规模。这一设计旨在确保充分竞争。

首次竞价结果将于八月揭晓,光伏项目收益格局面临重塑。

工商业分布式项目被排除在机制电价之外,促使企业重新评估项目类型选择与商业模式。

竞价规则中"后期适时取消竞价下限"的表述,预示山东新能源电价完全市场化竞争已进入倒计时。

投资决策需更加注重风险控制,未投产项目需确保按期并网,否则将面临保函被扣、三年禁入的严厉处罚。市场正在改变,适应规则者方能赢得未来。

来源:分布式光伏工商业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
微信:
爱电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