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标没有早逝,朱棣还会造反当皇帝吗?
这是很多人喜欢讨论的一个问题。
大多数人得出的答案都是:不会。
如果朱标活着,朱棣没这胆子造反;即便头铁造反,他也赢不了。
其实,不用朱标这个正统皇太子出马。
如果有一个人,没有8岁夭折,朱棣也是大概率没有机会的。
那就是朱标的嫡长子,朱元璋的嫡长孙,朱雄英。
01、这个孩子不简单
朱雄英对朱元璋而言,不是一个普通的孙子。
我们观察到,朱元璋为他的子嗣们确立了一套字辈规则。朱标的子嗣们均属于“允”字辈,例如,朱标的次子名叫朱允炆,而朱雄英的同胞弟弟则名为朱允熥。
而朱雄英却不按允字辈起名。
这源于朱元璋在洪武九年确立了子孙后代的字辈制度,同时朱雄英则是在洪武七年降临人世。
朱雄英由此成为朱元璋唯一一个不按照字辈起名的孙辈。
朱标,朱元璋的嫡长子,与太子妃常氏育有此子,此子便是朱标的长子。他不仅是朱标的嫡长子,更是朱元璋嫡长子的嫡传后代。在朱元璋的官方记载中,他直接被尊称为“皇嫡长孙”。
他的亲生母亲是朱标的正室太子妃,姓常,名氏。常氏,乃明朝建立时的功臣常遇春之女,同时也是明朝著名将领蓝玉的甥女。
可以说,朱雄英的身后,站着的,是整个淮西勋贵。
朱雄英不仅出身显赫,且得到了母亲的鼎力相助,无疑是朱标无可争议的接班人。
朱标若能顺利继承皇位,那么他无疑将成为铁板钉钉的皇太子;而若不幸在朱元璋之前离世,他也将毫无争议地成为皇太孙。
然而,这样一个天之骄子,却在洪武十五年五月夭折,年仅8岁。
他的离世在《明实录》中的描述颇为简短:在己酉年正月初一,皇室的嫡长孙雄英不幸去世,皇帝深感悲痛,因此暂停了朝政。他的遗体被安葬于钟山,随行的官员们均身着素服,徒步送行。事后,他被追封为虞王,并赐予谥号“怀”。
朱雄英不幸在己酉年正月初一不幸早逝,朱元璋悲痛万分,暂停朝政,将他安葬于钟山,并追赠虞王之封号。
虞王在明朝时期属于亲王的封号,按照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的明确规定,皇太子的直系长子应当被封为皇太孙,而其他子嗣则需被封为郡王。
朱雄英被封为亲王,这一荣誉超越了太子之子应有的等级,由此足以彰显他的非凡地位。
他本有资格被封为皇太孙,然而朱元璋并未采取此行动,这或许是因为他在考虑立储之事。
若朱雄英得以被正式册封为皇太孙,那么他的同胞弟弟朱允熥作为储君的亲弟弟,被立为继承人的可能性便会显著提升。
朱雄英未获继承人之位,朱标之次子朱允炆年岁较长,而且其生母已晋升为正室。
年岁较长的继室所生之子,与年幼的原配所出嫡长子,若在继承权的顺序上有所争议,那么可操作的余地便会相对宽广。
由于史料记载不足,我们不得而知,在洪武十五年的那个时刻,朱雄英才不幸早逝,朱元璋是否已经开始考虑第三代继承人的问题。
朱允炆与朱允熥日渐成长,朱元璋心中的天平,逐渐偏向了朱允炆一方。
很多人觉得,朱元璋是在朱标去世之后才算下朱允炆的。
然而,通过深入研究历史资料,我们可以察觉到,在朱标尚在人世之际,朱允炆已被确立为下一代的继承人,尽管他并未正式被封为皇太孙。
在明朝正德时期,大臣姜清所著的《姜氏秘史》中,曾提及朱元璋颁布的一道敕令:
洪武二十五年正月二十一日,早朝过后,午时已至,朕在奉天门下达旨意,指派翰林院修撰练子宁、许观以及编修吴信三位官员执笔,听从命令,朕亲自口述,即刻成文,以此昭示后人,辨别真伪,待孙允炆亲眼见证后,再行发布。
朱标依然健在人间,然而,朱元璋所颁布的敕令,必须待朱允炆审阅完毕方可对外公布。
显而易见,朱允炆此时已经超越了朱标的正室所生的长子朱允熥,成功晋升为明朝预定继承第三代皇位的候选人。
而如果朱雄英还活着,他既是原配嫡子,又比朱允炆年纪大。
除非他犯下造反之类的大错,否则朱允炆绝无可能和他竞争。
02、假如朱雄英继位,朱棣还能当皇帝吗?
假如朱雄英不死,除非他想不开造反,否则,他作为朱元璋毫无疑义的嫡长孙,当上皇帝,是板上钉钉的事。
接下来咱们要讨论的,便是咱们都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假如朱雄英继位,朱棣还能经过靖难当皇帝吗?
我的观念是:简直不可能。
其一,假如朱雄英是皇太孙,朱元璋可能不会杀蓝玉。
在前史上,朱标逝世之后,朱元璋经过3个月的考虑,立16岁的朱允炆为皇太子。
朱允炆的生母吕氏,是个小小文官之女,又没有兄弟。可以说,朱允炆一点母家实力也没有。
朱允炆自己,又比较文弱,重文轻武,看起来不像能驾御得了像蓝玉那样的骄兵悍将。
再加上,朱允炆的异母弟弟朱允熥,是明朝开国功臣常遇春的外孙,大将蓝玉的外甥孙,背面站着的是淮西勋贵。
若是勋贵们站在朱允炆的对立面,想扶朱允熥伤悲,朱允炆真实难以应对。
多方考虑之下,朱元璋以蓝玉想造反为由,大开杀戒,不只杀蓝玉满门,还把很多勋贵一扫而光。
蓝玉案之后,朝廷就没几个能打仗的将军了,以至于朱棣造反的时分,朱允炆近乎无人可能,没能挡住朱棣的大军。
但是假如是朱雄英当上皇太孙,他自己便是常遇春的外甥,是蓝玉的外甥孙,与淮西勋贵利益相连。
并且,朱标逝世的时分,他现已19岁了,比不到16岁的朱允炆老练不少。
朱元璋不太会忧虑他驾御不了蓝玉等大将,也不用忧虑他和勋贵们因利益不同起抵触。
就算朱元璋真实忧虑朱雄英这个三代没上过战场,驾御不了这些骄兵悍将,一定要除掉部分勋贵,也不太会像前史上那样斩草除根。
究竟,皇太孙刚刚封爵,就杀尽皇太孙母家和背面实力,这只会动摇皇太孙的根基和威信,让皇太孙位置不稳。
朱元璋最少不会杀朱雄英的舅公蓝玉,也会给他留下几个能打仗的人,让他不至于只能用李景隆。
朱棣能造反成功,运气的成分很高,李景隆更是功不可没。
若蓝玉在世,或许有其他能打的将军,他基本上不可能当上皇帝。
其二,假如朱雄英在世,不至于把宗室和勋贵都开罪干净。
朱元璋尽管经过蓝玉案,把大部分勋贵一扫而光,可他在怎样说,也不至于把勋贵杀得干干净净,仍是留下了好些看起来好驾御的人的。
但是这些人,连同宗室的藩王们一同,不约而同地背叛了朱允炆。
朱棣进南京城的时分,是朱允炆的叔叔谷王朱橞和勋贵代表李景隆打开了城门。
朱棣登基之后,宗室和勋贵们,最多也就来个拒不合作,但并未阻止朱棣当皇帝。
朱允炆是怎样开罪宗室的,这点咱们都知道。他削藩削得真实过分火,藩王们人人自危,天然乐见朱棣上位。
而他又是一个极度重文轻武的皇帝,这点从他“建文”的年号也可以看出来。
他一登基,就大力提拔和重用文官,推出“定推荐法”,还撤了开相等处卫所。
这都是在勋贵们手里抢蛋糕。
本来朱元璋为他残杀淮西勋贵,剩下的勋贵对他的意见就很大,他重文轻武,又让勋贵看不到希望。
等打过仗的、又是徐达女婿的朱棣一来,勋贵们天然纷繁投向朱棣。
而假如是朱雄英继位,前文现已说过,朱元璋大概率不会对勋贵大开杀戒,朱雄英和勋贵的关系会比朱允炆好不少。
而朱雄英的出身,又和勋贵们严密相连,他基本上也不会像朱允炆相同,登基之后全然不考虑勋贵的利益。
那么关于勋贵们而言,一边是常遇春的外孙、蓝玉的外甥孙、是坐在皇位上的皇帝。
另一边是徐达的女婿,是没有过成功先例的造反藩王。
他们站在谁那儿,不言而喻。
而又由于有勋贵的支持,朱雄英不会像朱允炆相同,对手握兵权的藩王们忌惮至此。他削藩的手段,也很有可能会比较柔软。
这就不至于把宗室都开罪光。
甚至,只要他不是削藩削到一点后路都不给藩王留,朱棣可能都没有理由也没有勇气造反。
究竟,造反一旦失利,全家被杀。只要能安安稳稳地当王爷,过锦衣玉食的生活,有多少人会没事就造反呢?
朱雄英在位,蓝玉等人活着,他也不开罪宗室和勋贵,朱棣真实没有什么成功的可能。
03、写在最终
可惜,前史没有假如。
纵使朱雄英假如不夭亡,朱棣基本没有当皇帝的可能,但前史上的朱雄英,仍是在他8岁那年早早逝世。
朱雄英夭亡仅仅3个月后,他的祖母马皇后也因病逝世,年仅50岁。
他们逝世的时间过分接近,不扫除这是由于本就身体不好的马皇后,在经历失去孙子的打击之后,身体日薄西山,最终一病不起。
可以说,朱雄英的过早夭亡,改变了明朝的前史走向。
仅仅不知道,假如他能成功继位,他能不能比朱棣做得更好。
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