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I芯片龙头寒武纪39.85亿元定增获批的消息刷屏了朋友圈。作为一个在量化投资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人,我第一反应不是去研究这个利好能带来多少幅,而是观察量化数据的变化。
寒武纪这次定增确实引人注目:从最初计划的49.8亿元调整到39.85亿元,资金将重点投向大模型芯片平台和软件平台。更让人惊讶的是其中报业绩:营收同比激增4347.82%,净利润10.38亿元实现扭亏为盈。股价一度冲上1595.88元的历史新高,与茅台展开"股王"之争。
但作为一个数据控,我更关心的是:在这波行情中,机构资金到底在做什么?是借利好出货还是持续加仓?这才是决定未来走势的关键。
我十年前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股市争夺的核心是定价权。没有定价权就没有话语权,而定价权永远掌握在机构手里。哪怕机构有100个心眼子,最终都会反映在交易数据上。所以与其听专家忽悠,不如直接看机构资金的真实动向。
一、数据揭示的真相
很多散户朋友总是为上涨焦虑、为下跌烦恼。但冷静下来想想,涨跌本身并不是关键,背后的机构意图才是决定性的。问题是:普通投资者怎么才能看到这些"看不见的手"?
通过长期使用专业的数据分析工具,我发现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先把所有的交易行为数据保存下来,经过长期积累后,再通过大数据模型计算,就能看到不同的交易行为特征。
比如下面这只近期风头正盛的股票:
图中橙色柱体就是我用了十多年的系统中反映机构资金活跃程度的指标。这个指标越活跃,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时间越长。
这只股票在45个交易日里出现7次涨停。但正是这7次涨停,让每次高位调整都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位置,如果只看走势图,相信选择出局的人不在少数。
PS: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如果机构资金长时间参与一只股票,那么它的态度其实很明确。
如果不看好的话,会持续参与一只股票的交易吗?显然是不会的!
但看数据就完全不同了:从我画框的位置开始,反映机构资金活跃度的指标一直处于持续活跃状态。这说明什么?说明大资金非常看好这只股票,否则不会持续积极参与交易。知道了机构的真实想法,还有什么好纠结的?
再看另一个市场焦点个股的表现:
同样是①、②、③、④四个位置,虽然股价都在反弹,但反弹过程中反映机构资金活跃度的指标几乎没有出现。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资金并没有积极参与这只股票的交易。所以别看反弹很猛,结果却是一路下跌。直到最近几天随着指标活跃度提升,股价才真正企稳。
二、回到寒武纪的思考
现在让我们回到开篇的寒武纪。面对这样的重大利好和业绩爆发,普通投资者很容易陷入"追涨杀跌"的情绪陷阱。但作为一个数据派投资者,我更关心的是:
在股价创历史新高的过程中,机构资金的活跃度如何变化?近期22.66%的回调中,机构是在减仓还是趁机低吸?定增获批后,新进资金会如何影响原有的资金格局?
这些问题才是决定寒武纪未来走势的关键因素。可惜的是,大多数媒体和分析师都在讨论表面的利好和业绩数字,很少有人深入挖掘这些真正影响股价的核心数据。
股市中真正赚钱的人都是那些能够看清市场本质的人。而看清本质的关键在于数据——真实、客观、可验证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