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季快到尾声,二季度的机构持股数据陆续亮相,社保和外资(包括QFII)又成了市场热议的主角。我把被内外资重点布局的20家公司捋了一遍,想回答一个简单但关键的问题:他们在买什么?为什么买?数据既给出了答案,也提供了新的判断维度。
1、外资密集持股:都押中了哪些票?
工业富联:外资持股约49.98%;迈瑞医疗:55.72%;金龙鱼:89.99%;立讯精密:37.67%;苏泊尔:83.19%;宏和科技:84.59%;宁波银行:18.87%;山西汾酒:10.50%;重庆啤酒:60.00%;恒力石化:10.41%。这些公司共同点很明显:行业龙头、国际化程度高、流动性好,很多还处在苹果产业链、医疗器械、粮油和高端消费这些外资长期偏好的赛道。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像金龙鱼、工业富联这类被外资压到或接近持股上限的标的,一旦外资调整仓位,短期波动可能比较剧烈。
2、社保基金的新建仓方向
社保偏好稳健标的,最近新进的有华菱钢铁(约4,807.94万股)、卫星化学(约2,016.93万股)、佰奥智能(两家社保新进,合计占流通股7.23%)、恩华药业(约85.19万股)、春风动力(约38,086万股)、新强联(约13,015万股)、派林生物(约23,468万股)、振华科技(约24,419万股)等。总体看,他们更看重业绩支撑和行业地位,偏好钢铁、化工、医药、高端制造以及国防供应链等受益于产业升级和国产替代的板块。
数据告诉我们的几点事儿
- 机构选股逻辑很接地气:好行业、好公司、好估值。外资偏向全球化营收高、易于交易的标的;社保则更青睐现金流稳、盈利确定性的“板凳稳稳当当”的企业。
- 产业升级和出口回暖是主要线索。高端制造、电子、精密制造、医疗器械、化工龙头与新能源零部件频频上榜。
- 流动性与持股集中度决定短期风险。外资持股比例极高的公司,脆弱性更强,仓位管理要跟上。
给普通投资者的三点建议
1) 别跟风照搬持仓名单。名单只是起点,理解背后的逻辑更重要。
2) 盯住重仓变化的节奏和持股集中度。外资高持股的票,要控制仓位、设好止盈止损。
3) 把估值当纪律。即便是行业龙头,也要看价格和未来成长匹配度,别被“龙头光环”冲昏头脑。
后市怎么看?
如果外需稳、制造业订单回暖,外资在电子制造和医疗器械等板块的配置可能会延续;社保的稳健配置则可能继续支撑国内需求及国防、化工等长期价值的发现。不过要记住,这只是二季度的快照。机构会根据宏观和公司基本面不断调仓,外资是在估值窗口期补货,还是在全球流动性收紧时快速撤离?这是每个投资者都要思考的问题。
不妨想想你自己的仓位:你是打算随机构动,还是按自己的节奏来?有读者留言说,“看到金龙鱼被外资抱到极限,心里一紧,决定先减仓观望”;也有读者反过来认为,“社保进了钢铁股,说明工业链条在修复,长期可以布局”。两种声音都有参考价值,关键是和自己的风险偏好对上号。
风险提示:本文基于公开披露数据与市场观察整理,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我会持续跟踪后续季度的持股变动与业绩兑现,欢迎大家理性讨论并保持独立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