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6日凌晨1点30分,美国巴尔的摩的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大桥在10秒内被一艘失控的巨轮拦腰撞断。这艘名为“达利号”的集装箱船,载着21名印度籍船员和数千个货柜,像一柄巨斧劈向这座47岁的钢铁动脉。桥面崩塌的巨响惊醒了整座城市,也切断了美国东海岸最关键的物流命脉,巴尔的摩港瞬间沦为“孤岛”。
坍塌瞬间被监控镜头完整记录,货轮接近大桥时,船身突然喷涌黑烟,灯光疯狂闪烁,随后船头狠狠撞上主桥墩。钢梁如被掰断的筷子般扭曲断裂,15秒内,长达2.6公里的桥面坠入帕塔普斯科河 。
桥上8名维修工人当场落水。他们来自墨西哥、洪都拉斯等中美洲国家,当时正利用凌晨车流低谷期修补路面。尽管船员提前9分钟发出电力故障警报,港口部门紧急封锁了车辆入口,却无人通知桥上作业的工人。最终仅2人从冰冷河水中生还,其余6人遗体在数日后被打捞 。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大桥不仅是695号州际公路枢纽,更是巴尔的摩港的唯一陆路通道。作为美国第一大汽车进出口港,这里每年吞吐85万辆汽车,承载着福特、通用、奔驰等车企的生命线,40艘货船被困港内 ,包括12艘汽车运输船和满载煤炭的散货轮。
30艘外海货轮被迫改道 ,纽约与弗吉尼亚港瞬间拥堵3600辆卡车每日绕行48公里 ,物流成本暴涨30% 。 美国交通部长布蒂吉格紧急警告,港口关闭直接威胁8000个岗位,14万人生计受牵连,每日经济损失超1亿美元 。
福特、斯特兰蒂斯等车企连夜转移物流线路,将货物转向纽约港,特斯拉上海工厂因巴尔的摩滞留的芯片断供,被迫减产,巴尔的摩港占全美煤炭出口量25%,事故导致250万吨煤炭滞留,印度电厂紧急转向澳大利亚采购,美国煤商日损百万美元,墨西哥牛油果因运输延误日损300万美元,中西部春耕季急需的农机设备滞留港口,农场主被迫高价租用设备 。
“达利号”的21名印度籍船员瞬间卷入舆论漩涡。事故后,美国海岸警卫队以“调查需要”为由,没收全部个人手机 ,切断船员与外界联系,拒绝发放临时签证 ,禁止其离船上岸。
滞留54天内仅提供6部公用电话,且通话受限 。 船员家属向媒体哭诉:“他们像囚犯一样困在铁壳里,连家里孩子生病都无法联系!”尽管印度外交部多次交涉,美国仍坚持完成调查才放人。这场“软禁”直至5月20日货轮移出航道才告终 。
调查揭露三重致命缺陷,桥梁“骨质疏松”,1977年建造时仅能抵御3万吨船舶撞击,而“达利号”载重达9.5万吨 , 零防护措施,桥墩周围未安装防撞桩群(香港青马大桥有32根),抗冲击力仅为欧盟标准的40%。 预警系统缺失,上海洋山港同类桥梁配备激光监测系统,巴尔的摩却依赖肉眼观察 。 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报告显示,全美42%的桥梁已超50年使用年限,4.2万座存在结构缺陷 。
这场事故的保险理赔高达6亿美元,87国货主索赔滞留商品损失,包括瑞典家具、日本精密仪器, 船东格雷斯海洋公司面临天价诉讼,为省燃油费减少辅机数量的违规操作被曝光。美国政府需承担17亿美元大桥重建费,而清理5万吨残骸已耗资6000万美元。
美国议员要求严查外籍船员资质,75%印度船员未接受全电子化操作培训的旧闻被翻出,印度舆论反击“甩锅”,新德里暂停与美国港口安全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