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三千万,扔下就扔下,这胆量谁见了不得倒吸一口凉气?
NBA这地方,不是谁都敢玩这么大的。
眼瞅着库明加和基迪这俩小年轻,硬生生把到手的肥约推一边,非要顶薪才入眼,真是应了那句,“年轻人胆大心细脸皮厚”。
可问题就来了,他们到底是真有底气,还是被经纪人忽悠瘸了脑筋?
难道篮球场上拿分不够,心气还要飙到天上去?
三年前,2021年,选秀大会风风火火,谁不眼馋那一大票天才少年?
康宁汉姆、莫布里、巴恩斯、小瓦格纳这些名字响当当,人家一签就是顶格合同,别人羡慕也没用。
可不是每个人都能风调雨顺。
你看库明加,刚进联盟就随勇士端了个总冠军,平步青云?
但很快就变成了“杯水车薪”。
勇士是啥队?
讲究整体配合、传切,库明加一身爆发力,偏偏融不进这套体系,被球迷调侃成啥?
“直来直去,没脑子”。
能耐是有,可惜不合时宜。
2024年,库明加本以为能顺顺利利拿下大合同,没想到勇士搞了个大新闻,把巴特勒签了进来,还给了巨额续约。
这下库明加更像是“边角余料”。
上赛季数据算不错,常规赛场均15.3分,季后赛同样15.3分,可和巴特勒一比,科尔直接说了句,“不搭配”。
就这,勇士还给了他1年790万美元的资质报价,之前的五年一亿五千万,库明加眼都不眨就拒了。
说到底,他盯着顶薪不撒手,真是心比天高。
说完库明加,再瞧基迪。
2021年第六顺位,雷霆一手拉扯起来,眼看要熬出头,结果一转眼被送到公牛。
人家雷霆还没腾飞,基迪的冠军梦就凉了。
可基迪的表现其实没话说,70场常规赛场均14.6分,8.1篮板,7.2助攻,外加1.2抢断,还刷了7个三双,连湖人都被他中场绝杀过。
可是,这数据好归好,有人就吐槽了,全能不代表能撑大局,投篮飘忽,防守也一般,带队赢球更是没数。
基迪也是合同到期,公牛给了1年1100万资质报价,基迪直接喊价三千万。
公牛只想给两千万,这一差,隔着千山万水。
到现在,市场上一份正经报价都没见着,基迪还是咬死不松口。
有意思的是,这俩人都不是啥省油的灯。
你敢要,我就敢不给。
全联盟一看,没人出大价钱,勇士和公牛反倒更淡定。
年轻人,偶尔得认清现实。
你以为三千万年薪是大白菜?
说不要就不要?
不是自信就是任性。
有网友不客气,说库明加这水平,三千万都不要,难道真以为自己能和詹姆斯平起平坐?
现实摆在这,勇士的体系他融不进,主帅都明说了,和核心球员打不到一起去。
市场也是铁面无情,别的球队压根没准备掏钱。
你说尴尬不尴尬?
专家也分析得头头是道。
库明加进步慢,被勇士阵容挤压,空间越来越小。
如果还死磕顶薪,说不定连饭碗都要砸了。
到底是真有勇气,还是脑袋一热?
值得琢磨。
再看看基迪。
常规赛表现能看,三双一把抓,可一到关键时刻就拉胯。
想拿大合同,得看市场脸色。
2024年联盟薪资空间紧张,没人愿意为他冒险。
公牛不给,他去哪?
网友调侃:“你说你多能耐,结果市场一句话都没有。”基迪和库明加一样,喊价喊得高,现实却是没底气。
NBA这地方,真不是慈善机构。
球队算账精明得很,球员要合同得拿出真本事。
年轻人不光要有梦想,还得有点自知之明。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这话说起来虽糙但理不糙。
你要是有能力,老板自然捧着钱等你。
没能力,价码再高也没用。
打铁还得自身硬,才站得住脚。
2024这个夏天,库明加和基迪就像两个孤注一掷的赌徒,拎着梦想在悬崖边上走钢丝。
球场上可以天马行空,谈合同却是赤裸裸的现实。
这个世界,谁也不会为了你的理想买单,只认你能不能带来胜利。
能力不到位,哪怕心气再高,也是白搭。
网友们的评论也是一针见血。
有人说:“NBA是生意场,不是讲情怀的地方。”还有人讽刺:“三千万都不稀罕,敢情是喝饱了,连面包都不想吃。”更有的直言不讳:“想拿大钱先拿出带队赢球的能力来,别净刷数据。”这些话,听着扎心,却是真话。
现在问题来了,这俩人到底该不该咬死顶薪?
是该适可而止,还是拼一把?
你要说库明加和基迪没梦想,肯定也不对。
年轻人谁不想成大事?
可梦想要有,现实更得有,光靠一腔热血可不行。
NBA的“无情”,其实是整个职业体育的镜子。
能耐和身价,得挂钩。
库明加和基迪,不是第一个走到这一步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勇士和公牛给资质报价,合情合理。
市场没有新买家,说明两人的行情并不像他们自己想象的那样金贵。
球场上能飞的,不一定都能飞到钱袋子里。
别把镀金当真金,别拿一时的高光当成一世的保票。
想想也挺让人唏嘘。
年纪轻轻就拿到顶级年薪的有几个?
更多的是还没打开局面就被现实打了脸。
NBA不会等人,市场更不会等人。
机会来了得抓住,错过了就难再有。
那头再看,顶薪合同也不是谁想要就能有。
球队要看你是不是真正的核心,是不是能带队打进季后赛,甚至更进一步。
动辄三千万的年薪,给错了人,全队都得陪着买单。
老板的算盘打得精明,球员若是没点分量,说再多都白搭。
库明加和基迪,都是首轮出身,天赋不俗,可离顶级球星还差口气。
手里的筹码有限,还想下一把大的,风险就大。
想赚钱,得用实力说话。
数据能看,可还不够分量。
现在市场冷清,两人都没有别的球队报价,主动权在球队手里。
再拖下去,说不定连现在的价码都保不住。
有网友冷嘲热讽说:“NBA不是做慈善的,球员要想拿大钱,就得有大能力。不是每个人都能等到天上掉馅饼。”还有人说:“现在的年轻球员太自信了,没看到现实有多冷酷。”这些话,字字见血。
往大了说,NBA的行情其实反映的就是人情冷暖。
你有能耐,市场自然高看一眼。
你要是只会说不练,没人陪你玩。
库明加和基迪的路,走到今天,也算是给后来人提了个醒。
梦想很美,现实很骨感。
钱不是不可以赚,但要有本事撑得住。
敢问,三千万年薪说不要就不要,这是自信的勇气,还是高估自己的任性?
NBA的冷淡,是人情淡漠还是无奈之选?
顶薪梦和打算盘,到底你更看好谁?
你觉得,谁更配拿大合同?
谁该早点清醒?
球场上风云已定,可这个故事还远远没完。
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