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彻底改写了南宁女孩翁忻怡的人生剧本。25岁的她,在本该肆意追梦的年纪失去了左手和左腿。#榜样#
ICU里漫长的昏迷、康复室里撕心裂肺的训练、求职时遭遇的无数次拒绝……这些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成了她生活的日常。
然而,这个倔强的姑娘没有向命运低头。她给自己取名“翁右右”,寓意用右手右腿重新撑起人生。 康复训练的三年,是她与身体极限的死磕。为了重新学会走路,她每天重复数百次假肢适配训练,摔倒、站起、再摔倒。
01 生命转折点,车祸改变人生
翁忻怡曾是青春飞扬的“大长腿”美少女,喜欢弹钢琴、唱歌、看书、旅游。一场车祸让她经历了3次心脏骤停、14次全麻手术、13天昏迷的生死考验。
在医院重症监护室病床上醒来时,她身上插满了管子,左边胳膊已经没了。治疗一个半月后,左腿还是没保住,只能截肢。
“我就想看看,命运给我设的坎,到底能不能拦住我。”翁忻怡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凭借这股不服输的劲头,她开始了漫长的康复之旅。
02 重启人生,从“翁右右”开始
康复过程漫长而痛苦。翁忻怡回到南宁后,腿部反复发炎,换药、住院、清创成了家常便饭。她不得不推迟安装假肢的时间,生活只能在医院和假肢公司之间来回奔波。
心态上的转变至关重要。翁忻怡曾一度陷入抑郁,确诊了双向情感障碍,需要接受心理疏导。但她最终走出了阴霾,给自己取名“翁右右”,象征着用右手右腿开启新的人生。
当她终于能自如行走,便迫不及待拥抱生活:健身、潜水、登台演出。在第十一届广西残疾人艺术汇演上,她用歌声传递力量。
03 创业之路,从自助到助人
康复后的求职之路布满荆棘。翁忻怡投递了无数简历,却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转机出现在2023年,一位广东的瑜伽服厂商老板从新闻报道中得知她的经历,深受触动,主动邀请她到广州合伙经营公司。
凭借流利的英语和对时尚潮流的敏锐洞察力,翁忻怡很快在事业上找到了新的发力点。她从国外时尚杂志中汲取灵感,将其转化为产品建议,生产出来的产品往往能在市场上引发热潮,成为“爆款”。
赚到第一桶金后,翁忻怡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领域。2023年,她敏锐察觉到“懒人经济”蕴含的潜力,在广州市番禺区誉山智创园创办了一家洗鞋工厂。
04 残健融合,打造有尊严的就业环境
翁忻怡的洗鞋工厂特别之处在于其残健融合的模式。厂里十来个员工中,有听障人士、小儿麻痹症患者、成骨不全症患者。
这里看不到一丝“怜悯式帮扶”的影子——同工同酬,有绩效奖金,还有加班补贴,残障员工平均月薪能拿到6000多元。 凭本事吃饭的底气,让他们腰杆挺得笔直。
“他们的效率不比健全人差!”说起员工,翁忻怡眼里放光。工厂实行“按能定岗”,让每个残障伙伴都能找到适配岗位。(喜欢看相关内容,记得点个关注哦!)
听障质检员无惧噪声,可以专注完成质检与洗鞋工作;成骨不全症分拣员细心分拣,精准做好鞋子分类。
05生命价值,从受助者到助人者
翁忻怡奉行“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的人生信条,她的善行远不止于创办残健融合的工厂。
当她看到白血病患儿菲菲的故事后,立刻被感动了。菲菲6岁时父母离异,9岁时被确诊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翁忻怡二话不说捐出6万元,又发动自媒体粉丝筹款,最终筹集了80万元善款。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替人撑把伞。”这句话在翁忻怡身上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如今,菲菲仍在积极治疗,若明年无复发将宣告正式“脱白”。
翁忻怡认为,“天助自助者”,自己的觉悟和努力最关键。“听再多鸡汤没用,自己想‘摆烂’,没人帮得了你;但你不放弃、有决心做事,机会就来了,它总向着有正能量、有力量的人靠近。”
06 未来规划,让爱在家乡生根发芽
在广州创业渐入佳境的翁忻怡,心底始终牵挂着广西老家。当南宁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向她抛出橄榄枝,“返乡创业+助残模式复制”的蓝图在她脑海里逐渐清晰。
她考察家乡残障群体就业的需求,计划把洗鞋厂模式本土化:“广西有那么多残障伙伴,我想给他们也造一个工作的地方。”
从场地对接、政策适配到残障员工招募,每一步都饱含期待。这一次,她要让公益种子在家乡土地上长成森林。
如今,翁忻怡的故事已经登上央视《新闻直播间》,她的洗鞋工厂里,患有小儿麻痹的质检员、成骨不全的分拣员、听力障碍的喷枪洗鞋员和健全员工一起友好相处,团结协助。
工作之余,大家谈笑风生,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看着这一切,翁忻怡觉得所有的努力坚持都是值得的。
从受助者到助人者,这个用镶钻假肢走路的女孩,正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于身体是否完整,而在于能否用自己的光芒照亮他人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