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又来了?!”朋友圈里最近全是这样的调侃。有人兴奋得直拍大腿,有人却还在观望,怕是一场南柯一梦。4月初A股突然发力,上证和深证指数齐刷刷涨超10%,创业板更像脱缰野马,一路飙升20%。单日成交额轻松破1.5万亿,稀土、机器人、固态电池等热门板块频现涨停神话。市场的热情,就像夏天的大排档——一夜之间人满为患。
“这不是又到十年轮回了吗?”老股民李叔笑着说。他指着电脑屏幕:“2005年有过一次大行情,2015年创业板翻了五倍,现在2025眼看也要来点新花样。”历史的齿轮似乎总爱在关键节点上转动出相似的节奏。这次不同的是,从去年9月那波千点长阳,到今年8个月的横盘震荡,再到如今三浪主升浪起步,不少技术派都信誓旦旦地喊出了“5300点见”的口号。不过,说到底,这场戏到底是不是换汤不换药,还真不好说。
采访中,一位深圳基金经理坦言:“这波上涨背后,其实是资金面和政策面双管齐下。”美联储降息预期让全球资金找出口,而国内低利率环境早就憋了一肚子钱。据权威媒体报道,全国居民存款超过120万亿,只要市场有赚钱效应,这些钱分分钟就能冲进来。“汇金增持、险资强制配置……国家队出手,就是给大家吃颗定心丸。”
外资也没闲着。有投资机构最新报告显示:59%的全球主权基金未来五年计划加仓中国资产。不光看好数字科技和绿色能源,还盯上了先进制造业。这可不是随便说说,人家可是拿真金白银投票呢!
不过,今年这波牛市跟以往最大的不一样在哪儿?答案很简单——结构性机会才是真正的香饽饽。“新质生产力”成了资本的新宠儿。科技创新军团打头阵,人形机器人产业爆发让不少企业订单接到手软;AI算力、半导体国产替代也是风生水起,“炒概念”已经OUT,“拼业绩”才是王道。
反内卷战线同样亮眼。一位江苏钢厂负责人告诉我们:“限产稳价政策落地后,我们利润一下子起来了!”光伏设备指数7月暴涨8%,煤炭钢铁这些传统行业摇身一变成了价值洼地里的黑马。你敢信吗?曾经被嫌弃产能过剩,如今却成资本追逐的新高地。
消费医药领域也悄然复苏。“医保局明确创新药不纳入集采,对我们来说就是雪中送炭。”上海一家医药企业负责人如释重负。而智能家居升级、新能源汽车普及,也让消费领域焕发第二春。
当然啦,大行情里最考验人的还是操作策略。一位北京私募操盘手支招:主升浪阶段别怂,该上的仓位就得上;遇到震荡期,可以考虑落袋为安,把部分盈利转向防御型品种,比如医药或白酒;到了冲顶阶段,要警惕成交量异常放大以及散户开户激增这些见顶信号,不然容易被收割韭菜哦!
还有一种叫杠铃策略的方法特别火:一边押注高成长科技,比如机器人和固态电池,一边配置稳健分红资产,比如银行煤炭,这样无论市场怎么折腾,都能攻守兼备。有网友调侃:“左手科技右手茅台,中间夹个银行保险,我妈都夸我会理财!”
现在资金已经开始从前期暴涨品种流向军工、电子元件等低估值赛道。不少券商分析师认为,随着数字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以及美国相关法案刺激,中国跨境支付与固态电池产业链可能迎来新的爆发窗口。但这种预测嘛,说准容易,说对难,你觉得呢?
编辑走访发现,不少年轻投资者对错失过去几轮财富机会耿耿于怀,有人在社交平台留言:“十年前错过创业板,现在还能赶趟末班车吗?”其实吧,每一次牛熊切换都是资本市场最真实的人性考验,也是财富重新分配的大舞台。只不过,每个人看到的风景各不相同罢了。
当海外分析师还在争论8000点是否遥不可及时,中国散户融资余额依旧温吞爬坡——或许疯狂尚未真正降临,但属于普通人的机遇,总是在犹豫与坚持之间悄然而至。如果你问我,下一个高潮什么时候来,我只能微微一笑,让时间给出答案吧!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面对这样扑朔迷离又充满诱惑的大行情,你真的准备好抓住自己的那份幸运了吗?如果此刻你站在人生岔路口,会选择果断进场还是继续观望?对此你怎么看?
本文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不代表当事人及平台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点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