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爱电竞
爱电竞

爱电竞介绍

曹爽手握天下兵权,兄弟掌禁军,为何还是输给了司马懿?
发布日期:2025-07-11 13:39 点击次数:77

公元249年,司马懿趁大将军曹爽陪同皇帝曹芳出城祭拜魏明帝高平陵之际,突然率兵发动政变,并控制了整个京城,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高平陵之变”,司马家这次政变为西晋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当时的曹魏政权,曹爽兄弟权势滔天。曹爽身为大将军,掌管着天下兵马,妥妥的军事一把手。

他的兄弟也个个身居要职,曹羲担任中领军,曹训是武卫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侍讲,其他曹氏兄弟也都以列侯的身份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禁地,那地位和恩宠,在当时没人能比得上。

《三国志・曹爽传》里就清楚记载了他们的显赫:“爽弟羲为中领军,训武卫将军,彦散骑常侍侍讲,其余诸弟,皆以列侯侍从,出入禁闼,贵宠莫盛焉。”

曹羲的中领军和曹训的武卫将军这两个职位尤为关键,负责选拔武官,监督管制诸武将,还统领着京城的禁军和宫廷宿卫,相当于把京城的安全和军事人才的选拔都牢牢握在手里。

曹爽的亲信们也没闲着,何晏、邓飏、丁谧做了尚书,负责朝廷政务,其中何晏主管选举,选拔人才和官员的大权在他手中;毕轨担任司隶校尉,是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的秘密监察官;李胜做了河南尹,是地方上的大员。

这些可都是重要的职位,再看司马懿,虽被曹爽升为太傅,听起来官挺大,实际上是明升暗降,兵权早就被夺了,就是个空有其名的虚职。

《三国志・曹爽传》也提到:“乃以晏、飏、谧为尚书,晏典选举,轨司隶校尉,胜河南尹,诸事希复由宣王。宣王遂称疾避爽。”

面对曹爽这样的权势,司马懿根本无力对抗。他很清楚,硬碰硬只会吃亏,于是选择了暂避锋芒。

他对外宣称自己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不再参与朝政。这一招其实很明智,是以退为进,韬光养晦,等待时机。这一等,就是漫长的十年。

终于,机会来了。正始十年,曹爽兄弟陪同皇帝出城,去祭拜高平陵。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曹爽一行带着皇帝前脚刚出城,司马懿后脚就赶紧和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商议政变行动。司马昭得知要政变后,紧张得一夜都没睡着,毕竟这事要是不成,那可是灭族的大罪,换谁能不紧张呢?

而司马师却镇定自若,安睡如常,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仿佛胸有成竹。

事情的发展果然如司马懿和司马师预想的那样,政变进行得非常顺利。再看曹爽,这个草包面对突如其来的政变,吓得手足无措,六神无主。

他思来想去,毫无头绪,居然因为舍不得城中的娇妻美妾和金银财宝,就放弃了抵抗,交出兵权,向司马懿投降,还幻想着能做个富家翁。

司马懿心里估计都笑开花了,等的就是这一刻,立即将曹爽及其所有亲信一网打尽,全部诛杀,灭了三族。

说起来,曹爽手里其实握着一副好牌。皇帝在他手中,他又有大将军的兵权,完全可以把皇帝移驾到许昌,以许昌为根据地,然后以天子的名义,调动天下兵马勤王,一起讨伐司马懿,谁敢不听呢?

而且他的“智囊”大司农桓范逃出京城,还带来了大司农印章,可以征调天下的粮草,保障后勤。这简直就相当于手里握着两个王加四个二,怎么打都应该能赢。

可惜曹爽是烂泥扶不上墙,自己主动放弃了优势,最终走上了绝路。

高平陵之变的结果,让司马懿家族掌握了曹魏的大权,为后来西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这场政变,就这样在历史的舞台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曹魏政权兴衰的重要转折点。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
微信:
爱电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