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跟你玩了”,这话以前总是美国人挂在嘴边,一副随时都能掀桌子的样子。可真没想到,现在有人先站起来走了,还是我们自个儿。这下,轮到牌桌对面那位,抓着一手牌,不知道该怎么出了。
这感觉挺微妙的。
海关总署八月份的数据一出来,那数字简直就像一记耳光。对美出口,同比直接砍掉了三分之一还多,33.1%。这不是什么市场波动,这是地壳运动。进口那边也跟着掉了16%。最有意思的是,我们对全世界的生意,总盘子虽然也缩了点,但跟对美这个窟窿比起来,简直就是毛毛雨。
这账一算就明白了。那个曾经被认为是命门的地方,现在好像也只是个普通的客户了,还是个正在失去的客户。
时间倒退回几年贸易战刚开打的时候,那会儿的气氛可真不是这样。铺天盖地的都是关税大棒,很多人真觉得天要塌下来了,觉得我们的工厂,离了美国的订单就得熄火。那边的人更是这么想的,他们笃定地认为,只要把门一关,我们这边就得求饶。
他们是不是忘了点什么?或者说,他们根本就没把这事儿当回事儿:美元凭什么能买遍全世界?除了那些硬家伙,还有一个轮子在转,那就是中国制造。
这个游戏规则其实挺简单的,我们卖东西给他们,换来一堆绿色的纸,然后我们再拿着这些纸去中东买石油,去澳洲买铁矿,等于帮着美元在全世界溜达了一圈,维持了它的体温。这个循环里,我们就是那个最大的商品中转站,也是美元信用的一个隐形背书。现在这个中转站,开始接全球的单子了,用人民币结算的单子也越来越多了,你说那个印绿纸的,他能不慌吗?
所以说,“脱钩”这个词,从他们嘴里说出来是威胁,是一种“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的PUA。他们想要的,根本不是脱钩,而是让你永远离不开他,永远只能在他给你划定的那个小圈子里打转,干最累的活,赚最少的钱。
可人算不如天算。这一通极限施压下来,我们确实是疼了,但没趴下。人被逼到绝路上,总得找条活路。结果就是,我们硬着生生被逼着去搞那些以前觉得可以慢慢来的高科技,被逼着去跟东南亚、跟“一带一路”上的兄弟们做生意。
后来一抬头才发现,哎,原来离开那个老主顾,不但没饿死,好像饭碗还更铁了,朋友也更多了。这种感觉,就像一个一直活在别人阴影下的人,突然有一天被赶出家门,本以为要完蛋,结果在外面闯出了一片天,回头一看,原来那个家,也就那么回事。
这种心态上的变化,是不可逆的。一旦你发现自己能走了,就再也不想跪着了。
所以,现在的局面就变得特别有意思。以前是他们手里攥着一堆牌,随时准备甩我们脸上。现在牌打得差不多了,44%的关税顶在那,我们也没垮,反倒是他们自己的通货膨胀,搞得焦头烂额。
那句老话怎么说来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才几年啊,攻守之势就变了。以前他们总说“现在投降是代价最小的时候”,现在,这话听着,怎么那么像说给他们自己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