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1轰炸机,外媒给它贴上的标签大概能让人误以为它是空中神话——可以“自由进出”中国领空,随心所欲地摧毁关键目标。哦,真的吗?这个“自由出入”的梦想,真如他们说的那般无坚不摧?实话告诉你,美媒的这番言论,不仅让我们怀疑这是不是在拍科幻片,还让人忍不住想问:你们是在高科技梦境里编故事呢,还是纯粹缺乏一点物理常识?
首先,咱们得聊聊这辆“隐形超车”到底能有多牛。B-21的最大航程为8000公里,乍一听很震撼对吧?问题是,从关岛飞到中国沿海的距离,大概3000公里,你以为它能从关岛起飞,不加油就飞到中国腹地去?别开玩笑了,这飞机都得靠空中加油才能完成它的“跨国旅行”。说起来,空中加油也是挺“浪漫”的,但问题是,这个加油站就得有站在中国头顶的军队,真是个大假设。
再看中国的防空系统。咱们的防空体系,简直可以说是一道穿透不了的“铁壁”。中国的雷达技术早就不再是几年前那种“老古董”了。现代的米波雷达、天波超视距雷达等,可以提前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锁定B-21的踪迹。B-21的隐身能力?它的涂层只能对特定频段优化,我们的多频段雷达系统,早就能通过不同波段相互配合,精准锁定这个大块头的目标。简而言之,B-21想穿越中国防空线,基本上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过,B-21的速度也不算慢吧?”,你问。嗯,理论上它的最大速度是0.9马赫,听起来还挺帅的。但现实是,和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相比,它就是个大乌龟。更何况,它的机动性也并不突出,这就意味着它的机动性完全比不过咱们飞行员的操作,稍微被雷达锁定,就等着在空中被“吃”掉。怎么说呢,飞得慢,躲不开,基本上就是个飞行中的“靶子”。
然后,咱们再聊聊美国的幻想。美军一直信誓旦旦地说,B-21可以轻松突破中国的防空层,实施突袭。其实,这更像是幻想小说,扯得太远。美国说从关岛起飞打击中国内陆,得先穿过几道防线。第一个防线是海上拦截层:055型驱逐舰,配合空警-600预警机,能够在500公里内锁定目标;第二道防线是沿海防空网,像红旗-9BE导弹,那可是专门对付低空目标的,最多能拦截260公里;第三道防线则是空中猎杀区,歼-20能在中国空域内与B-21展开空中较量,而霹雳-15导弹已经在它的“嘴巴”里等着它。
然而美军的幻想也没那么美好。你想想,B-21飞过去的巡航导弹还得飞行一小时才能命中目标,而这一小时里,中国的防空系统已经做好了“接待”它的准备。可以说,这就是B-21的“慢性自杀”。现在,俄乌战争的实战经验告诉我们,亚音速导弹在现代防空系统面前,几乎不可能生还。你能指望一架飞行速度比高铁还慢的飞机,在雷达的锁定下神奇逃脱?别逗了。
再来看看美国航空业的“困难”。当B-21在全球打响威风时,波音公司和诺斯罗普·格鲁曼的生产线却在苦苦挣扎。B-21年产量“12架”这个数据,有点像童话故事。更何况,美国的航空工业正面临巨大的生产瓶颈,B-21的生产速度甚至跟不上中国的“下饺子”速度。中国的军舰产量你看看,是不是让美国的飞机制造业自愧不如?
更幽默的是,这B-21的前身B-2幽灵轰炸机,原本号称“全球最强”,可如今只有19架还能飞,且常年战备率低于50%。都不是被击落的,而是因为年纪太大,维护费用太高,直接“退休”。像这样的轰炸机,连美国自己都快不愿意修理了。B-21真能避免走B-2的老路?我看难。毕竟35%的零部件还是依赖海外进口,而这些零部件供应链的脆弱性,已经成了美军的一大短板。
中国方面,不用担心B-21能在咱的领空“随意进出”。现在中国的“隐身破碎机”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反隐身雷达加高超音速武器的组合拳,正在让美军的“穿透性制空”梦,变得越来越渺茫。特别是中国的量子雷达技术,已经可以在几百公里之外,发现隐形目标。
我们也有和B-21相似的轰炸机,像是轰-20。与B-21追求的“全球制空”目标不同,轰-20更注重在局部地区的制衡,目的明确:加强区域防御。这两者的不同,反映了中美两国军工的不同思路。美国依然把焦点放在如何突破防空系统,而中国则是通过综合性的反制手段,形成一张密不透风的防线。
总的来说,B-21说是“自由进出”中国领空,听起来挺有戏,但在现实面前,这不过是美媒给自己编的“梦话”。中国的防空网,已经为这些“纸上谈兵”做好了回应。说实话,在这场军事竞赛中,中国已经逐渐占据上风,而美军能做的,可能只是不断捧出新的“隐形炸弹”来博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