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选手连赢中方11场?孙颖莎关键时刻破局
如果你最近打开任何一款主流社交媒体,八成能刷到“孙颖莎击败桥本帆乃香”这一话题。内容是这样的:在日本横滨进行的WTT冠军赛女单八分之一决赛上,孙颖莎3比1拿下被誉为日本队第一削球手的桥本帆乃香,顺利晋级八强。看似普通的赛事,何以引发轩然大波?无非两个字:纪录。
桥本帆乃香,不看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巴黎奥运会后,这位日本女将竟对中国乒乓女队拉出一波11连胜的战绩。说直白点,从王艺迪、纵歌曼、王晓彤、覃予萱、韩菲儿、杨屹韵、徐奕、胡一到刘炜珊,一个也没放过,仅有败绩还是输给日本自家选手。这战绩,搁谁看都咂舌——难不成日本已经找到中国乒乓的“BUG”了?
更有意思的是,首局孙颖莎并未掌控赛场,甚至被桥本擦网、擦边连捡便宜,一口气被拉开至0比5。若说运气此时全站在东道主身边也不为过。首局桥本11比6轻松拿下,不禁让人皱眉:难道下一个连胜纪录即将刷新?
有人可能要问了,孙颖莎这波怎么破?答案是思考能力和韧性。第二局,她毫不慌乱,技战术略作调整,并很快摸透了对手旋转的套路。第三局开始,对节奏和细节的把控渐趋精准。连扳三局,以3比1翻盘。从赛后采访看,孙颖莎说得很有分寸:“上来节奏适应得不太好,第二局改变了技战术,第三四局对她的旋转也很清楚了。桥本威胁并不只在削球,前三板就考验综合实力。”一番话,褒奖了对手实力,也体现自家对比赛的深刻把握。
这场比赛,若论戏剧性可谓浓墨重彩。桥本不仅技术全面,近期状态、世界排名都在狂飙,打法进攻和攻削切换自如。一时间媒体各路解说的“日本乒乓崛起”“中国女乒危机论”此起彼伏,仿佛只等中国选手再输一场,江山易主。
但孙颖莎用行动直接给这类喧嚣泼了盆冷水。技战术的灵活,心理抗压的坚韧,以及对局势变动的超强适应,最终让“11连胜”这项日本选手对华纪录戛然而止。赛后网友直言:“佩服孙颖莎的解题能力!”
这里解题二字用得妙。普罗大众未必理解削球打法的玄妙,可只要看球都能发现,主流打法固然强大,偏门打法往往极具杀伤力。这就好比考试遇到另类题型,光熟悉常规套路根本不够,还得能在新情境下迅速领悟题意,及时切换思路。桥本帆乃香,正是那道搅乱主流思维的“难题”。
而中国乒乓之所以强大,恰恰在于遇强则强。不是每个“创新”都意味着颠覆,“11连胜”也不是兴亡盛衰的零界点。倒是每一次险境,都给主流体系敲了警钟:保持强势的前提,是不断升级、不断自省。像孙颖莎,首局不利毫不慌乱,见招拆招,用技战术调整破解难题,这比一味碾压更能说明实力和底蕴。
热搜讨论“国乒危机”,实则给广大粉丝和对手们都上了一堂生动的常识课。中国球员不是金刚不坏,世界各国也不是永远止步。竞技之道,岂会永恒不变?你有创新,我便升级。你创连胜,我就终结。桥本打出连胜固然让人侧目,而孙颖莎一举打破,是对“王者之师”的最佳注释。
如果非说这场球教会我们什么,大概就是“稳定输出靠底蕴,绝处逢生靠头脑”。困局之下能找出口,才是真功夫。而过度拔高或拉低一支队伍的历史地位,才是真正的不冷静。竞技场从来不是大起大落的舞台,而是持续精进的修罗场。
国乒之路,绝非坦途。每个看似平常的夜晚,某些纪录在静悄悄地刷写,也有高手在静悄悄地终结。等你反应过来,或许又见证了一位选手,如何以一场比赛,捍卫了一个时代。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