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亿,这个数字一看让你脑袋发懵。
你说,成飞集团,这个生产歼-20隐形战斗机的航空巨头,居然以如此便宜的价格被收购了?
什么鬼?
拿不到多少好处的航空电子公司中航电测,居然能以60亿市值的身份,给成飞这块大蛋糕吃掉?
别急,这背后的故事,绝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首先,成飞,这可是中国的航空骄傲,1958年就已经在成都建立了,年收入750亿,资产高达1200亿,净利润也轻松突破24亿。
这可不是什么普通的飞机制造商,歼-20背后那精湛的技术,让成飞的地位稳如磐石。
再看看中航电测,成立时间也不短,1965年开门做生意,但它的市值不过60亿,资产也不过40亿。
成飞这么大的一个航空公司,怎么就成了它的下手目标?
这不就是两颗星星的对比吗?
按理说,中航电测拿到成飞,简直像是用饺子皮包了块龙虾这龙虾可真便宜。
不过,别忙着下结论,这件事背后的棋局,可深得很。
中航电测通过这次收购,实际上并不是拿到了成飞的所有价值。
为什么?
你知道成飞的1200亿资产里,有65亿是国有独享的资本公积,这部分资金永远动不了,不能算进交易的价格里。
所以174亿,实际上才是其中可以流动的那一部分。
还得承认,这回交易不是外来资本强吞中国航空的标志,而是家里人的大洗牌。
航空工业集团在幕后指挥了这一切,想通过这次收购,把成飞的好东西重新装进一个更能吸引资本的上市公司里。
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更多的钱,更多的资,成飞能跑得更快,飞得更远。
这么一来,成飞也算是换了个马甲,变成了更灵活的体制,钱袋子也不那么紧了,研发压力也能缓解。
你也许会问,什么叫换了个马甲?
其实就是借壳上市,成飞不再是一家单打独斗的国企,而是加入了中航电测这个平台,来和市场接轨。
到时候资金、资都能找到新的方向,歼-20也能加速生产,其他的新型战机研发,也可能一飞冲天。
我们再看看中航电测,收购前它是小得可怜,资产也就40亿,利润更是低得像个孩子。
但一旦吞下了成飞,它的市值暴涨,收入飙升,这可是直接引爆了资本市场的眼球。
你可能会觉得,这个股票能给你带来奇迹,但真正能把它从背后支撑起来的,正是成飞的核心技术和国家订单。
中航电测能成功翻盘,也不单单是靠资的整合,更是在这场资本战里的一次大赌博。
这场交易其实不算便宜,因为它背后藏的是航空工业的战略目标。
航空工业集团不仅要通过这次重组提升技术能力,也想借此平台让自己的企业在全球航空工业的竞争中更强硬,跑得更快。
你看到的是成飞的便宜,但看不见的是背后资整合的深意换句话说,成飞能打得更漂亮,歼-20离量产可能也就不远了。
对股民来说,咱们不看背后的大盘棋,只要看利润就行,股票一涨,再涨,钱自然就能到手。
可从国家和长远发展来看,这场收购无疑是对中国航空力量的一次强大补充,助力中国在全球军工舞台上能把话语权握得更紧。
你说,这174亿真是白菜价吗?
大概是因为没能看到背后的战略布局吧。
成飞的核心技术和未来潜力,才是这笔交易的最大价值。
所以,你怎么看?
174亿卖得便宜,还是为了未来的大布局,让它能飞得更高更远?